智能制造必須是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”,客觀地說,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已經非常發達,但工業物聯網才剛剛起步。
如果只把互聯網思維或只盯著互聯網,不花大力氣去實現突破,產品本身的競爭力,就是犧牲了本質。畢竟,互聯網只是一種手段,研發才是根本。一個制造強國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。2.0時代的“機器替換”和3.0時代的自動化與4.0時代的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混淆。
發展智能制造,實現創新驅動發展,國家重大項目的引領、基礎和支撐作用不可替代,但還遠遠不夠。據有關統計,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5%左右,而發達國家為40%~50%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%,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% - 80%。實現科技成果從點到線、從線到面轉化為產業是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。
從企業角度看,有必要改變云計算、工業物聯網、大數據僅停留在技術層面的現狀,使其涵蓋智能生產自動化、流程管理數字化、智能制造云化。從行業整體來看,要真正形成以企業為核心、高校與科研院所合力創新的局面。
裝備制造業投資大、投資回報率低、技術要求高,但仍是國家的支柱產業。個性化定制、智能制造、生產服務、消費服務等,只有工業互聯網、工業物聯網、制造業相互合作才能實現。
“互聯網+工業3.0”是智能制造的雛形,智能制造必須是“互聯網+制造”的先進商業形態。以“互聯網+”為起點,從而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,數字化流程管理,企業信息網絡,和基于云計算的智能制造,不斷注入新的動力,拓展新市場。
上一條: 如何測試MES系統軟件?
下一條: 網絡布線怎樣才能不影響網絡的速度?